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中演协: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0.84亿元 正文

中演协: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0.84亿元

时间:2025-01-16 02:06:4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核心提示

2024年“五一”假期演出市场活力旺盛,演出品类多、场次多、观演活跃。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4万场,较去年“五一”假期同

2024年“五一”假期演出市场活力旺盛,中演演出品类多、协假场次多、期全安阳市某某运输服务培训中心观演活跃。国营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业性演出亿元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3.44万场,票房较去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10.66%;票房收入20.8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7.17%;观众人数1026.73万人次,中演同比增长18.63%。协假

多地将演出产品作为文旅宣传重点,期全以特色演艺吸引旅游客流

演出产品成为各地文旅吸引客流的国营一大“利器”。江苏提出“跟着小剧场打卡金陵城”“巨好看小剧场”调动起省内1156家小剧场资源,业性演出亿元用演出吸引游客;河北正式启动“跟着演艺游河北”活动,票房联动省内石家庄、收入保定、中演唐山等地,以“为一场演出,安阳市某某运输服务培训中心奔赴一座城”为主题,实现文旅、交通、食宿的联动消费,推动当地文旅市场释放消费动能;四川宜宾主打“五一”音乐季,在主城区“长江之珠”网红打卡点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大江由此东去》。

“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演艺在演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新增11%,热门旅游演艺项目“五一”期间日均场次安排均呈饱和状态,多个景区景点演出项目出现加场现象,如西安《无界·长安》、敦煌的《乐动敦煌》等。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五一”假期每日保证最少三场演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单日剧目排期超100场、极高峰日安排了150场以上的戏剧演出。

丰富旅游体验,展现地方文化,地方戏曲演出也成为假期市场亮点。西安从4月29日至5月5日,推出第四届“国韵秦风”陕西秦腔展演,呈现12场秦腔大戏;福州推出闽剧经典折子戏展演;泉州的南戏展演则以“五一”假期为开端将持续至7月。

大型营业性演出热度持续,场次、票房、人次均较去年同比显著上升

“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184场,与去年同比增长14.49%;票房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78.48%;观众人数260.29万人次,同比增长66.35%。

大型演唱会无论是场次数量、场均票房、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明显增长,市场供需两旺。陈奕迅、张学友、凤凰传奇、王心凌、邓紫棋、潘玮柏、苏打绿、任贤齐等十余组知名歌手陆续在各地举办大型演唱会,举办地以一、二线城市为主,项目场次密度亦较去年同期上升。例如,在山西体育中心体育场,5天假期内分别举办了任贤齐和薛之谦两位歌手的共5场演唱会。

“五一”期间音乐节演出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品牌项目带动市场热度攀升,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等假期内多个项目票房售罄。“音乐+”作为一种时尚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方式,让单一演出品类变成“粘合剂”, 更凸显体验式融合消费。天津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与“向海乐活节”品牌结合,带动旅游、休闲活动,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思南石林景区的石林印象音乐节,成为乐迷深度体验当地独特民俗文化与地道美食的绝佳机会;浙江绍兴的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两天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带动当地酒店和夜宵街增长显著。

此外,今年“五一”期间海外乐队和艺人在音乐节中占比显著提升。以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为例,在国际阵容方面有白俄罗斯、英国、日本、美国、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乐队和音乐人参与。音乐节的舞台,成为海外音乐人进入中国乐迷视野的重要窗口,带来更为丰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体验。

演艺新空间、小剧场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新杠杆,助推假日经济发展

假期演艺新空间和小剧场增加了场次供给,同时通过多渠道销售、多渠道价格竞争等方式,使观众购买门票的价格进一步降低,双管齐下推动市场增长。

以天津为例,以名人故居为基础打造演艺新空间,多部沉浸式戏剧“五一”假期同时上演,张园、范竹斋故居、曹禺故居5天一共演出75场,相比去年同期的35场,增长翻倍。同一场地不同时段上演不同项目也成为新特点,张园白天上演沉浸式《津门往事》,晚上演出沉浸式夜游戏剧《宋美龄的耳环丢了》;范竹斋故居六点半到八点是《撂地摊儿曲艺专场》,八点到零点是复古音乐会《津夜百乐门》。

除了沉浸式戏剧,已在全国演艺新空间逐步铺开的高清放映在今年“五一”同样场次激增,相比去年“五一”期间的6场放映,今年奥哲维文化旗下“新现场”在北京、南京、广州、乌鲁木齐4地6个场馆共计放映25场优质高清影像。广州蓓蕾剧院和北京东坝小莎翁戏剧艺术空间都是今年刚刚加入高清放映的新场馆,尤其北京小莎翁戏剧艺术空间,依托大型商业体,打造集戏剧演出、放映、教育于一体的戏剧艺术新空间,大量利用剧场空闲时段密集放映,灵活满足多元化的观剧需求;观众粘性也较高,出现多次复购的现象。

名剧、名作带动剧场演出观演热情,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演出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五一”期间,专业剧场增加了精品项目演出,与新型演艺空间的价格促销方式不同,专业剧场以优质项目吸引观众购票,促进票房收入的增长。话剧《白鹿原》《惊梦》、舞剧《红楼梦》《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等品牌项目均于假期持续上演,且多场次售罄。多部原创新作品亦在假期推出首演,例如北京人艺推出话剧《永定门里》,央华戏剧《鳄鱼》在苏州湾大剧院首演,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新创话剧《簋街》在南锣剧场首演。

儿童剧方面,呈现多个诗词内容为主体的演出项目,如沉浸式经典诗词舞台剧《从长安到临安——中华诗词大会》《梦回唐宋-儿童诗词大会》、沉浸式诗词经典舞台剧、昆剧《诗宴.唐才子传》、大型国风亲子诗词儿童剧《大唐风华追梦行》等,传统文化题材的亲子类演出项目数量显著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假期游客人次激增带动剧场项目跨城观演比例上升。例如陕西人艺《白鹿原》在哈尔滨大剧院演出两场,外地游客购票观演占比超过15%。如何发挥大剧院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作用,使其成为吸引游客文化消费的新场景,需剧场、剧院经营单位持续探索与创新。